说说武汉病毒研究所、石正丽研究员和80后美女所长王延轶的一些事

时间:2020/2/6 0:40:45 赞:0 踩:0 阅:32795 标签:武汉

最近武汉病毒研究所被推到风口浪尖了。


病毒研究所和P4实验室

q1.jpg


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微生物研究室,在1956年创建,在1978年的时候,改为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,属于中科院的下属单位。病毒研究所有2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点:生物学和基础医学,还有个二级学科的学位点。武汉病毒研究所一共有260多名员工,320多名研究生。


病毒研究所实力很强,有一个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。这个实验室是2004年创建,依托单位是武大和病毒研究所。


病毒研究所最厉害的是在2015年,建成了中国,甚至是亚洲头一个P4实验室。P4是指生物安全等级为4的实验室,这是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实验室。


这个等级其实是按照传染病的烈性程度来分的。第一级的微生物,不会损害人健康;第二级的,能让人生病,但不严重,而且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;第三级的,会引起严重或致死疾病,但可以预防和治疗;第四级的,会引起严重或者致死疾病,而且无预防措施,无药可治,像非典的冠状病毒、埃博拉病毒或者天花病毒等,都属于只能在四级实验室里研究。


在这种实验室里面研究,就要保证隔离和隔绝,不能让这些微生物跑出去,当然也要保证实验室里面的空气一直是干净的,否则外面人没事,里面的人就要中招了。


这种实验室的等级划分都是有惨痛教训换来的。在人类历史上,曾经有天花病毒从实验室里泄露,在小范围内产生了天花疫情。还有北京实验室曾泄露过非典病毒,也造成了多人感染非典的人为事故。



武汉病毒研究所在2015年建设这个实验室,在2018年通过验收,所以,武汉病毒研究所是研究非典病毒的一个重要单位。


因此,当国外有新冠肺炎病人,但武汉宣称没有人传人时,有人就说,武汉不可能搞错,因为它们有最先进的P4实验室。就是从那时,我才被科普,知道什么叫P4实验室,也才知道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存在。


不过,那时的病毒研究所并没有出名。出名的原因是在1月31日,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发现: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冠病毒。这个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。我已经发现,任何中医的消息都会引发公众巨大的反应,而且两派意见截然相反。一批人极为相信,第一时间,双黄连在各地药房都被抢光;另一批人极为反感,开始起底药物研究所和武汉病毒所。


药物研究所的事情就不说了,就说病毒研究所的事情。


石正丽

a2.jpg


石正丽


每次瘟疫起的时候,总有阴谋论的说法,电影也曾经有过,人类把实验室里的病毒放出来,几乎把人类灭绝了。这次的阴谋论起源是在印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《惊人相似》的文章,说新冠病毒中有4个片段与艾滋病毒有相似性。其实,这文章出来就受到了大家的质疑,因为序列不完整,如果切断来比对,很多病毒会有很多相似的。


不过,阴谋论不可遏制地起来了。一开始,大家阴谋的是美国,认为美国给中国释放了生物武器。这个说法在非典时期就有,因为觉得这病毒极为烈性,但来无影,去无踪。经过几年之后,科学家们找到了元凶,是蝙蝠身上的病毒,传到中间宿主,比如果子狸身上,再传到人身上的。


其实,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大部分都来自于动物身上,某天这个病毒突破了结界,来到人身上时,都是极为烈性,而且一开始就是来无影。


但没有两天,阴谋论的矛头指向了病毒研究所。


因为大家已经开始关注病毒研究所,发现研究所是研究蝙蝠冠状病毒的,而且发现,石正丽研究员在5年前的论文里就说了,人类可以构建新的冠状病毒,能传播到人身上。于是,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石正丽身上。


石正丽是病毒所学术委员会的主任,应该就是病毒所的大拿之一。2月2日,石正丽愤怒辟谣:她愿意用生命担保,新冠病毒跟实验室没有关系。


关于新冠病毒是不是实验室泄露的,网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,科学院对此也进行了辟谣,有些人还准备实名举报石正丽。我看了那个举报文章,认为哗众取宠的成分居多,至少从质疑者的资格上来说也不够,至少是生物界专家才行。


不过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


2月3日,Nature网站上线了两篇武汉新冠病毒的论文,其中一篇是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团队投的,是1月20日投稿的。她在论文里面说,武汉新冠病毒跟非典病毒有接近80%的一致性,跟某种蝙蝠冠状病毒有96%的一致性。


阴谋论者更会拿这件事来说事。


我的关注点不在这儿,武汉封城是1月23日。石正丽的文章是1月20日提交,另一篇文章是复旦团队1月7日提交的。我想说的是,作为经历过非典的研究人员,当看到这样的数据第一时间是发表论文,而不是向公众宣布,作为科学家的伦理来说,是有点亏欠的。主要责任当然不在他们身上,但我觉得是有责任的。


王延轶

1111.jpg


大家在起底病毒研究所的时候,第一发现了病毒研究所的所长是位80后美女王延轶。其实,对于科研人员来说,年轻根本不是个事,很多大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年轻时候做出来的,像牛顿、爱因斯坦等都是20多岁做出了最伟大的成就。


但大家一下子就盯上了王延轶,主要是觉得她的简历不过硬,而且升迁速度过快。


2004年,王延轶北大生物系毕业,2006年,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硕士毕业。2007~2010,在武汉大学读博士。


王延轶是个在职博士,2006年在武汉大学当讲师,2010年博士毕业后,升为副教授。这倒也无可非议,如果博士期间成果不错,当个副教授也是可以的。


2012年起,王延轶进入了病毒所,先当学科组长,再当病理研究中心副主任,2018年当上了病毒所所长。

12121.jpg


病毒所是个厅级单位,王延轶37岁当上了厅级领导,非常厉害。其实,如果没有她跟舒红兵的关系,大家也不会太说什么,因为她的SCI论文有30多篇,而且作为所长,重要的是学术和管理兼顾,并不需要是学术最牛的人。


但由于她跟舒红兵的关系,让大家觉得她当所长有不可言说的内幕。


2222.jpg

舒红兵


舒红兵1967年生人,是武汉大学副校长,在2011年就当上了院士,是王延轶的丈夫。王延轶是1981年生人,俩人相差14岁。年龄不是关键,关键的是,舒红兵在回国前是科罗拉多大学的老师,王延轶和舒红兵也许是师生关系。有谣传王延轶是舒红兵的第四任夫人,这个传言我不太相信,但舒红兵之前的婚姻破裂跟王延轶是否有关系,还是让人遐想的。


总之,王延轶后来到武大工作、读博,这些事情都应该在舒红兵的关照之下,去病毒所跟舒红兵应该也有很大关系。因为病毒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跟武大共建的。


这个世界上,夫妻同为科学家的很多的,像居里夫妇,这些天在武汉疫情里频频露面的李兰娟院士。李兰娟院士的丈夫也是院士,但李兰娟院士在人工肝方面有很多成就,在2003年的非典防治中,采取了许多非常创新而有效的方法,在浙江的非典防治工作中,立下了头功。她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还获得过2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当这些沉甸甸的成果摆在别人面前时,没有人会说三道四。


但王延轶缺乏这些成果,所以,要堵悠悠众人之口,还需努力。


另外,深感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建立了这么好的实验室,在关键时刻,还是应该把自己的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,而不是发表论文。这个教训真是惨痛。


大家觉得呢?

转自百度百家号

评论一下

发表评论

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,请登录注册